>>所属分类 >> 医疗电子   

医用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发展综述

      红外热像技术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已有40多年历史,自从1956年英国医生Lawson用红外热像技术诊断乳腺癌以来,医用红外热像技术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红外热像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1976年上海率先试制成功第一台样机,但由于成像质量差及热像规律复杂,进展较慢。近5年来,随着光电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热像仪的分辨能力、清晰度达到了临床需求的水平,成为国际上新的研究热点。

 

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发射出红外辐射。人的体温37℃,人体皮肤的发射率0.98,可近似为一种300K 的黑体。当室温低于体温时,人体即通过皮肤发射出肉眼看不见的红外辐射能量,该能量的大小及分布与温度成正比。当人体某些部位患病时,通常存在温度的变化,有的温度升高(如炎症,肿瘤等),有的温度降低(如脉管炎,动脉硬化等)。借助于红外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准确地、及时地发现人体由于不同原因而引起的微小的温度变化。

      红外热像仪主要由两维光机扫描机构、第一次和第二次光学会聚系统、调制器、红外传感器、信号放大及转换处理电路,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部份组成。

 

红外探测技术的进展及红外热像仪的分类

      红外探测器是热成像技术的核心,探测器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热成像的技术水平。探测器从早期的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通过光学机械扫描,用单元红外探测器就能获得目标的热图象,用多元红外探测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在红外技术、材料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的推动下,红外探测器迅速向焦平面组件(FPA)方向发展。FPA有两大特征:一是探测元数量很大,达到10³-10 个探测元,以至于可以直接放在望远镜的焦面上面而无须光机扫描结构;二是探测器信号的读出、处理工作由与探测器芯片互连在一起的集成电路完成。

      红外热像仪按其采用的探测技术和致冷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单元光机扫描型:采用单元红外探测技术和液氮致冷,结构简单,属早期产品,目前国内使用的大多数医用红外热像仪都是该种类型。
2、电致冷型热像仪:采用焦平面红外探测技术和司特令内循环致冷成像,但噪声大、易磨损、寿命短、致冷器更换成本高,一般应用于军事方面。
3、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型: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非致冷焦平面阵列技术,可批量生产,成本和组件的复杂性大大降低,可靠性提高,扫描速度快,无噪声,可长期连续工作,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是理想的发展目标。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zhj7976
zhj7976
圣贤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287 次
  • 编辑次数: 2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3-03-14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