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 >> 其他   

3g网络

3G网络3G网络
3G网络,是指使用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线路和设备铺设而成的通信网络。3G网络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手段相结合,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目录

3G和3G网络编辑本段回目录

3G介绍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3G网络介绍
3G是英文the 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与2G的区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3G是第三代通信网络,目前国内不支持除GSM和CDMA以外的网络,GSM设备采用的是频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CDMA2000,WCDMA,TD-SCDMA,也就是说国内CDMA可以平滑过渡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3G网络
国际电信联盟( ITU)确定3G通信的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W-CDMA(宽频分码多重存取)、CDMA2000(多载波分复用扩频调制)和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其中W-CDMA标准主要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该系统在现有的GSM网络上进行使用,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1]轻易地过渡,该标准的主要支持者有欧洲、日本、韩国。去年底,美国的AT&T移 动业务分公司也宣布选取WCDMA为自己的第三代业务平台。CDMA2000系统主要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的,它的建设成本相对比较低廉,主要支持者包括日本、韩国和北美等地区和国家。TD-SCDMA标准是由中国第一次提出并在此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基础上与国际合作,完成了TD-SCDMA标准,成为CDMA TDD标准的一员的,这是中国移 动通信界的一次创举,也是中国对第三代移 动通信发展的贡献。在与欧洲、美国各自提出的3G标准的竞争中,中国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为全球3G标准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在移 动通信领域已经进入世界领先之列。
3G放号了
4月1日,中移动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放号,正式启动TD-SCDMA(以下简称TD)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在期盼、观望、怀疑的目光聚焦之下,中国的3G大幕,终于由TD-SCDMA这个经历了长达十年技术成熟过程的国产3G标准正式拉开。中国的2008年,除了将因奥运而举世瞩目,也将以“3G元年”之名被载入史册。
据了解,北京放出1.5万个号码,上海放出1万个号码。但是短短一周时间之内,3G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信号不够稳定、通话时断时续……这些问题,也使TD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TD从诞生至今一直在争议中成长,时至今日,TD开始试商用,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09年5月17日,中国联通于“5·17”电信日在首批55个城市启动3G试商用。手机电视、可视电话、手机音乐、无线上网卡等3G业务将有望与用户见面。
联通全业务品牌“沃”发布之后,中国联通打出的又一记市场重拳。电信专家指出,联通全业务品牌“沃”向用户传递了活力、进取、开放、时尚的品牌基调,让消费者对联通“5·17”即将开始的3G试商用充满期待。而联通整合3G资源后推出的丰富应用,将为用户带来精彩的3G业务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三大通信公司移动、联通、电信在3G通信业务中使用的3G制式不同:中国移动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中国电信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中国联通基于WCDMA技术制式,因此在购买3G通信产品时,需要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
中国3G的现状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据介绍,首批社会化业务测试将邀请2万名不同行业和部门的用户,免费提供2000元至4000元的手机和数据卡终端,并给予测试用户每月800元的话费补贴。
从中移动公开的资费标准看,普通通话费用TD比2G还要便宜。TD月租费为50元/月,本地基本通话费主叫0.40元/分钟,被叫免费;国内漫游通话费0.60元/分钟,被叫0.40元/分钟;国内长途通话费0.07元/6秒;短信息费网内0.1元/条,网外0.15元/条,接收免费。
TD新业务——可视电话收费则是本地通信主叫0.6元/分钟,被叫免费;国内漫游主叫0.9元/分钟,被叫0.60元/分钟;国内长途0.10元/6秒。此外,中国移动还推出三款TD语音套餐和数据卡套餐,语音资费低于当前G网水平。

3G网络优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4]随着3G技术的出现,运营商们也在研究相应的3G网络配置策略,以满足现在和将来不同层次的业务需求。同时,对于网络基础结构的建设投资来说,运营商的商业计划也都必须支持这些策略。因此,对于3G网络,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容量和覆盖范围之间的平衡关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业务。
2、3G无线接入特点
在由熟悉的2G网络向3G网络转换时,无线网络为了满足真正的多业务,使其设计规划迎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1)高度完善的空中接口,在承载和复用大量话音业务方面,以及特别是从低速到高速,最大可达2Mb/s的范围内固定和可变速率的数据业务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有效的承载IP业务。
(2)对于具有不同容量和QoS需求的多种业务分别进行小区覆盖范围及业务的设计。由于在无线链路开销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需要能够区分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和通信需求。
(3)有一整套完善和设计良好的无线链路层以保证从宏小区到微微小区以及室内等多种工作环境下都能够实现很高的频谱利用率。
(4)为了最终提供较高的无线容量,3G网络必须为多层网络运行提供有效的方法以支持微小区和微微小区,并为这些层之间的适当流动提供有效的途径。
(5)与现有2G基站协调设置的可能性,以便减少建立与维护基站的费用和开销。同时为了使这两个系统能够获得良好的价格/性能比,还需要有一种综合方法来从多种射频的角度识别3G与2G网络的协调运行。
3、WCDMA无线系统与GSM系统的差异
相对于2G的网络优化,WCDMA与GSM系统之间存在一些本质上的差异,同时在细节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软切换开销设计。软切换是WCDMA系统独有的特征,通过观察表明软切换开销最小化与建立合适的小区作用范围密切相关,而这一点与GSM系统完全不同。
(2)小区的作用范围和隔离度。相对来说,这在WCDMA中比在2G中更为重要,因为WCDMA中邻近小区的频率复用系数为1,从而导致相互干扰的近耦合。与GSM系统相比较,WCDMA能够“看到”更多不同的基站/小区。
(3)易受外部干扰的损害。例如,其他邻近载波所泄漏的干扰或者不同WCDMA小区层之间的类似干扰。而且,尽管这个问题不是WCDMA所特有的,但这里它的重要性已经显著增加,如:当工作带宽为5MHz时,一个WCDMA载波带宽就会占用服务提供商的可用带宽的25%~50%。与目前的2G窄带系统相比较,任何进入WCDMA载波的残留干扰,或者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都会对服务质量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4、WCDMA无线系统优化内容
WCDMA网络中覆盖和容量紧密相关,容量增加将会导致覆盖的减小,所以其网络性能难于预测。由于网络所支持的各种业务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系统负荷和小区特性难于评估。这就对系统初始设计和优化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 覆盖
(1)下行覆盖
定义各种环境类型下的Ec值和Ec/Io值,如果不能达到则采用优化手段予以保证。
RSCP>-85dBm,Ec/Io>-10dB
不同业务均会掉话;
RSCP在-100dBm到-85dBm间,Ec/Io在-15dB到-10dB间
保证小于64kb/s数据速率业务;
RSCP>-85dBm,Ec/Io>-10dB 
可支持各种类型的业务。
(2)上行覆盖
上行采用手机发射功率与最大值的比较来判断是否达到覆盖极限。
对于CS来讲,UE_MaxTxPower为21dBm;对于PS来讲,UE_MaxTxPower为24dBm。
4.2 邻区丢失
WCDMA系统中,丢失的邻区因为不能及时增加到激活集中,就会产生干扰,引起下行掉话和上行呼叫质量的降低。
CPICH:Ec>RxLevmin;Ec/Io>Ec/Iomin。(Ec/Io最小值建议使用-16dB)
4.3 导频污染
在某一区域接收到多个扰码信息,造成最好服务小区的下行质量降低时,称为存在导频污染。判断条件为:
CPICH_Ec>-100dBm,CPICH Ec/Io<-10dB
提高CPICH的功率是提高最好服务区的Ec值方法之一。如果导频污染是由于小区重叠造成的,则需要进行天线倾角的调整。
4.4 软切换区域优化
软切换区域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将系统中的软切换区域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软切换区域建议控制在30%左右。通过天线调整和软切换参数优化可以进行软切换区域的优化。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PDA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baikeeditor
baikeeditor
圣贤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722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3-04-2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