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 >> 传感器   

背照式(BSI)图像传感器

背照式(BSI)图像传感器是指采用从背面对传感器进行照明,即采用背面照度技术(BSI)的传感器。

目录

BSI技术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采用BSI构建像素,光线无需穿过金属互连层(见图3)。然而,这仍然对光路径带来一些限制,幸运的是,促使FSI技术不断改进的许多知识和技术进步可以直接应用于BSI技术,从而为提高 BSI 性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SI技术的第一步是汇聚进入光电二极管光学区域的入射光,其光学要求与FSI相同,不过现在微透镜的位置更接近光电二极管,需要淀积更厚的微透镜材料层,以获得更短的焦距。与由互连层创建的自然孔径的FSI技术不同,BSI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小串扰,因而必需通过在光电二极管上淀积金属栅格(metal grid)来增加一个孔径。
由于BSI晶圆是翻转(inverted)的,故入射光首先会入射到光电二极管附近的硅体材料。这时,由于漫射到邻近像素或在背面界面的漫射与重新汇合,光线会形成串扰而产生损耗。蓝光尤其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导致蓝色QE减小,而串扰增加。可喜的是,通过利用先进的背面处理和更深的光电二极管来捕获蓝光,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BSI的优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BSI的主要优势是能够使电气组件与光线分离,使光路径能够被独立地优化,反之亦然。而且,这无需在金属层或光导管中创建一个孔径,从而消除了入射光的损耗机理。其最终结果是BSI能够获得更高的QE。

  BSI图像传感器超越传统FSI器件的另一个主要优势是像素的光堆叠高度更低。但应当注意的是,相比具有光导管的FSI架构,这一优势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对于后者,由于光线在互连堆叠的顶部聚集,并由光导管限制和导引到光电检测器表面,有效光堆叠高度也会减小。

  对于1.4微米BSI像素,QE范围通常为50~60%,而串扰范围为15~20%。在1.4微米下,BSI的高QE结合略微受影响的串扰,带来可与1.4微米FSI像素相媲美的总体图像质量。应该注意的是,1.4微米BSI技术虽然刚刚进入市场,但正如以往的像素技术一样,其性能预计也将逐渐提升。今天,1.1微米BSI像素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不过一旦它们能够投入生产,预计QE将达到50~60%,串扰为10~30%。届时这些1.1微米BSI像素将会胜过1.1微米FSI像素,因为FSI像素在缩小至1.1微米时存在制造难题。

 

 BSI的缺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BSI器件架构本身带来了串扰挑战,导致无法精确地收集光子,因而减低了色彩修正矩阵的性能,并引起SNR下降。BSI还需要额外的晶圆粘片和减薄(mounting and thinning) 、背面处理对准(alignment for backside processing)以及背面界面钝化(passivation)对准等制造处理工艺,所有这些工艺都会增加成本和容差。此外,以往在前面(front side)进行的CFA和微透镜处理,现在必须在背面进行。这时,由于晶圆翘曲以及材料背面上结构对准存在的挑战,对准变得更加困难。

BSI的相关成本较高,导致某些BSI传感器制造商瞄准成本较不敏感的高端相机应用,业界权威人士承认BSI技术的平均销售价格较高。影响成本的因素还有成本较高、更先进的工艺技术等等。

BSI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背面钝化,相比前表面处理,背面处理比较麻烦,从而使处理工艺选项非常有限。此外,晶圆的前表面已有载具晶圆键合(carrier wafer bond)和金属化,这也限制了处理工艺选项。因而,钝化层需要淀积而不是生长在背表面上。而且,钝化层中的缺陷将会影响背表面的缺陷,导致更高的喑电流和更大的热像素缺陷可能性。

创建BSI图像传感器还需要新工艺的开发,而且新技术走向成熟和良率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大多数图像传感器销售商都正在投资BSI工艺开发,克服这些障碍只是时间问题。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共模扼流圈下一篇塔式系统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xutou
xutou
圣贤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891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2-01

相关词条